我叫朱君,是新疆吉木乃县自然资源局的一名干部,年10月,被单位派驻吉木乃县乌拉斯特镇阔克舍木村担任驻村干部,同时被县委组织部访惠聚办公室任命为驻村工作队队长,年2月担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从最初驻村的不知所措、忐忑不安,到逐渐思路清晰、得心应手,在目睹我所驻的村日渐发生改变的同时,也感悟到了自身的点滴成长。
从“国土资源人”到虚心求教的“初学者”
我们驻村工作队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前往全村户村民群众家里走访、帮助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等。由于本人在县国土资源局工作的缘故,时常会面临群众土地、宅基地等法律法规、手续办理等问题的咨询。记得有次面对一个村民群众关于邻里宅基地纠纷事宜的法律法规咨询,自命不凡的我试图通过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条规、讲述法理进行解答,以为能够得到他的认可,然而效果并不理想,而驻村工作队的另一个“老土地”面对同样的咨询、同样的纠纷,看起来我和他说的内容都差不多,但从他口中说出来就有人愿意听,并且信服。从那时起,我开始反思自己使用的语言村民群众是否听得懂,采用的语气村民群众是否能接受,给村民群众的建议是否行得通,法理和情理是否能兼容,也让我明白“自命不凡”无形中拉开了和村民群众的距离。
我暗下决心,对于要当一个对农村生产经营活动虚心求教的“初学者”,在引导村民群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时,不断向县农技员了解学习庭院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能等等,得益于农技员不厌其烦的讲解,自己的农学知识也逐渐积累。
从“愣头青”到得心应手的“本村人”
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初到驻村,面对纷繁复杂的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各类指标,我活脱一个不知所措的“没头苍蝇”,无从下手开展工作,面对此种困惑,我决定花最短的时间对村情民貌进行初步了解,自己一方面利用闲暇之余在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办公室阅查、浏览相关文件,另一方面开始逐一走访、慰问驻村贫困群众。一个月后,基本掌握了驻村村民群众分片分组居住的具体分布,也对阻碍驻村脱贫摘帽的主要因素有了深刻体会。
由于没有形成支柱产业和产业优势,生产力水平在低层次徘徊农民持续增收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或单纯的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生产收入,集体经济也基本没有。为此,我们驻村工作队会同村两委,为发展壮大村经济积极出谋划策,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和集体经济以多种形式增收的新途径。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牲畜养殖产业,逐渐培养起一批村里的致富创业带头人,带动村民群众共同致富。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专项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引导贫困户发展蛋鸡、三黄鸡养殖。随着驻村帮扶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办公室里少了我的身影,田间地头多了我的步伐,自己对阔克舍木村的情况也愈发熟悉。有一次在为到村考察项目的外来投资者指路时被当作了“本村人”,我想这是对我驻村工作最好的赞誉吧。
从“旁观者”到脱贫攻坚的“主人翁”
刚开始驻村的时候,思想上存在严重的误区,总觉得脱贫攻坚是村两委自己的工作任务,驻村单位仅仅起一个“旁观者”的作用。但随着入户走访工作的开展,让我感悟到对扶贫工作要付出实际行动,不做“看客”装装样子,也不能做“说客”光说不练。
调查摸底工作是开展脱贫攻坚的基础,而精准识别贫困户更是精准扶贫的核心。驻村期间,我们驻村工作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逐一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调查走访,客观了解贫困症结,对症下药帮助他(她)们脱贫致富。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导致贫困主要是因疾病、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技术,思想观念守旧不愿投入资金等方面。派驻单位主要领导笑称,要像帮扶自家亲戚一样,发挥主人翁意识,不仅要针对每名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规划,更需督促帮扶措施落实到位,确保贫困户“一个不漏”的得到帮扶。在接下来的工作开展中,我尽力把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农民群众,第一时间融入到村民群众中去。我想,只有知责、担责、尽责,做到人在村中、村在心中、民在心中,方能驻出实效、驻出成绩、驻出人民的幸福生活。(记录整理王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