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把喜爱的事情做成了
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事业
4月11日,走进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小微产业园内的阿勒散食品店加工车间,浓浓的饼干香和醇厚的奶油香扑鼻而来,令人垂涎三尺。
食品店的创始人尔勒散·海沙正在忙着指导员工制作糕点。“加工厂最近在升级改造,现在这里是临时加工车间。”尔勒散一边介绍一边邀请记者品尝新出炉的油酥馍。
今年57岁的尔勒散家住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镇,年,从巴里坤烟酒公司食品加工厂下岗后,在家里做糕点维持生计。“在家里做了几年后,又到县园林所上班,一直干到年退休。”尔勒散笑着说。虽然工作经历比较丰富,但她心中对制作糕点的热爱丝毫未减。退休那年,为了追求热爱的事业,尔勒散开始创业。
“开始是从牧民手里收牛奶,收来的牛奶做成酥油和奶疙瘩进行销售。”尔勒散回忆道。
因为尔勒散做的产品品质好,回头客越来越多,尔勒散开始扩大经营范围,制作巴里坤传统美食油酥馍、老饼干、酥油等,建了生产车间,目前车间有8名员工,其中5名曾经是贫困户。
“刚来的时候,没有做糕点的经验,都是尔勒散老师教我们,现在每个月都有稳定收入,学到了技术也挣上了钱。”正在低头做油酥馍的特列克·吐尔旦说。特列克曾是下涝坝乡下涝坝村的贫困户。
去年底,尔勒散发现单打独斗的模式很有局限性,于是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与从事打馕和面食加工生意的两位牧民联合起来组建了民族特色面食加工厂,组团式的经营方式让尔勒散的食品店迸发了新的能量。
“我们三家的产品会统一配送到县里的个商店、超市。”尔勒散说。
在尔勒散看来,这远远不够,她很自豪地拿出了一张刚刚签订的协议。日前,她与巴里坤黄土场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阿勒散食品店与巴彦村合作发展扶贫车间的协议,“这个扶贫车间可以带动15名脱贫户就业,这几天我已经了解了这些脱贫户的基本情况。”尔勒散拿出一张写满了名字和技能掌握情况的登记表。
从小打小闹到如今小有规模,尔勒散将自己喜爱的事情做成了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事业。尔勒散不想停止前进的脚步。她拿出手机,乐此不疲地开始讲述下一步的计划:“我打算再建一个加工厂,加工各类糖果,专门供应婚宴市场。我已经做了前期调研,等扶贫车间一开始运作,我就着手干这个。自己喜欢,又能带动贫困户增收,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记者/热依达张瑞麟
故事2
打馕闯出新天地
4月7日,走进吉木乃县别斯铁热克乡奥夏尔拜村村民金斯别克·孜亚达别克的烤馕店,只见柜台上摆放着一个个热气腾腾的烤馕,金斯别克正和两名店员一起忙着装袋。
“除了部分供应本地客户外,大部分馕都批发到县城及周边几个县,最多时每天可以批发、销售个,最少也有个,现在每月的纯收入有1.5万余元。”金斯别克说。
奥夏尔拜村水资源较少,村民大多以畜牧养殖为生。金斯别克因家中缺少耕地,妻子身体不好,生活过得很困难。年,他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
但从内心深处就不甘于现状的金斯别克,深切感受到要想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必须靠自己勤劳的双手。
金斯别克决定通过烤馕寻求致富路,可启动资金让他犯了难,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县纪委、监委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在工作队的协调下,很快就拿到了5万元扶贫无息贷款。
年6月,金斯别克一家开了“小作坊式”馕店,起初客户仅为本地农牧民群众,因口味一般,销售量不高、盈利少。金斯别克没有被困难吓倒,为了解决口味问题,他时常邀请周边的村民到家中品尝自制烤馕,虚心收集意见,找到症结所在,最终他制作出了色、香、味俱全的烤馕。
金斯别克来到县城各大超市一家家推销自己的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些店主被他的耐心和真诚打动了,抱着试卖的态度,让他把馕放在店里销售,慢慢地,金斯别克打开了销路。
为了开拓更大的市场,金斯别克又来到周边县市闯市场。创业之初,为了省钱,中午吃饭时他就啃点自己带的馕,在路边随便找个有椅子的地方休息下。金斯别克用自己的执着和坚持获得了成功,在市场中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如今,苦尽甘来的金斯别克过上了好日子,家里买了小轿车,他和雇来的两位村民每天负责烤馕,儿子每天开车到指定地点送馕,生活繁忙而又充实。
随着销售量的增长,“小作坊式”的烤馕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批量需求,年9月,金斯别克再一次找到了村委会和工作队。在乡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最终帮助他协调了一处面积达平方米的店铺,供他免费使用。
富起来的金斯别克决定帮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先后雇用了本村6名贫困村民,每月给他们支付元至0元的工资。
说起今后的打算,金斯别克信心满满:开拓更大的市场,烤制更多的馕,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发展。□记者/张婷通讯员/谢师民
故事3
和布克赛尔
贫困户变身护林员
“3月,我县新招聘16名贫困群众为公益林生态管护员。年以来,全县已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50名为护林员。”15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国有林管理局公益林管理办公室主任甫尔布加甫·那木吉力说。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当上护林员。穿着统一配发的工作制服、领到劳保用品的那一天,我心里特别激动。”夏孜盖乡巴音托洛盖村贫困户赛尔维特·别木加浦说。
赛尔维特家有27亩棉花地。年,由于种植技术欠缺、棉花产量低,他当年的棉花收购价格也不理想,最终赔了本,被列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把土地都流转出去,养殖了1头扶贫牛和10只扶贫羊,靠畜牧养殖为生,收入不太稳定。
近年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严格落实生态补偿脱贫政策,奔着“人人有就业”目标促进稳定增收。该县将有劳动能力、有责任心、能胜任野外巡护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选聘为生态护林员。护林员参与生态管护,根据管护站所的距离远近领取不同工资,扣除“五险”后每人可实收元至3元月工资。此外该县还为护林员配发服装和劳保用品,并且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如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森林面积.47万亩,林地面积.8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2万亩,现有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护站18个。
“我们在公益林生态管护员的选聘工作中坚持精准到户、精准扶持,按照‘政策宣传引导、掌握基本情况、落实工作程序、选聘培训进岗、进岗关爱管理’等工作要求不断加大扶贫力度。”甫尔布加甫·那木吉力说。□记者成越越、通讯员宋霞、邓晓露
制图:丁文
END
来源: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