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学修校让早期教育离留守儿童更近一些

决战决胜

DRC扶贫故事(3)

本报记者孙兆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脱贫攻坚过程中的重点民生工程,但在我国集中连片特困的边远地区,仍有不少儿童在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好的办法是让儿童在当地接受教育。”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表示。

针对早期教育难以触及到的地区,从年起,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的统筹领导下,在贫困地区进行了反贫困和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慧育中国:山村入户早教计划”针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项目针对3-6岁的学前教育,旨在让每个边远地区农村的孩子都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把早期教育送到更多偏远地区的家庭之中。

进边区看长期

“内向、孤僻,很少主动与人交流。”是慧育中国计划育婴辅导员们对两岁小阿依的第一印象。小阿依生活在新疆吉木乃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中所有的事情都要依靠母亲,小阿依喜欢独自玩耍或一个人在角落里看动画片。

在集体备课时,育婴辅导员们提出了预期的干预目标:通过家访,与妈妈一起帮助小阿依主动与家人沟通。让妈妈鼓励小阿依与姐姐、弟弟一起学习和玩耍。督促妈妈多带她参加每月两次的集体亲子活动,在活动互动交往中打开心扉。在将近一年半的家访干预后,小阿依逐渐克服了孤僻心理,变得开朗活泼起来。现在,退出项目的小阿依不仅在家里很乖巧,幼儿园的老师们也频频称赞。

“小阿依只是慧育中国计划中的一个普遍案例。”慧育中国计划的负责人介绍,以入户家访为主,辅助以亲子活动的方式,针对贫困地区农村6-36个月婴幼儿家庭不利的早期养育环境,为儿童家庭提供有质量保证的早期养育指导。

而对于那些无法步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年启动了“一村一园”项目,在贫困山区建起了幼儿园,只要一个村子里有10名适龄儿童,就会开办一个幼儿园。“一村一园”项目负责人表示,他们致力于减少贫困代际传递现象,服务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希望通过项目试点示范,开展政策研究和倡导工作。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方晋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做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特点是开展社会试验,然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如果证明干预是有效的,就会写成政策建议报给政府。如果能形成政策,最终所有的贫困儿童和家庭都会因此获益。目前来看,这两个项目非常有效,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偏远贫困农村孩子早期的发展问题。

截至目前,“慧育中国”计划覆盖了全国10个省份11个县,受益儿童数超过名;“一村一园”项目覆盖了10个省份28个县,项目内儿童近10万,累计受益20万人次。

投入早回报高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万人。对于这些儿童来说,由于在情感上缺乏交流、教育上缺乏引导等,容易造成语言发育迟缓、认知能力差、社会情感发展水平低等问题。

年,在“一村一园”试点启动之初,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委托北京大学在青海省乐都区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农村贫困地区3-6岁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不足城市儿童的60%,语言发展水平相当于城市同龄儿童的40%。

儿童是见证国家发展的“小主人翁”,更是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当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为反贫困和儿童发展作出积极努力,消除贫困是全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