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祖国四千多公里把文化种在边疆

白癜风病有什么偏方 http://pf.39.net/bdfyy/zqbdf/191027/7568336.html
孙国利为秦剧团导演的小品

初见孙国利,是在一次全国戏曲曲艺展演中。伴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新疆建设兵团第十师秦剧团演员一结束舞台上的小品演出,就奔向该节目导演、编剧孙国利怀中。“让我激动一会。”孙国利眼睛有些湿润,缓了口气,半晌,说出了第一句话,“新疆是歌舞之乡,语言类节目较少,尤其在我们所在的北疆边陲,小品更是少见,这是我们第一次把自己编排的小品带出新疆,刚才演员在台上表演的时候,我就已经激动得手抖了!”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那时的孙国利还是黑龙江省鹤岗市宝泉岭管理局文化综合执法大队的一名工作人员。年5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孙国利作为援疆干部来到距离家乡东北四千多公里之外的“西北之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屯市。这里是阿尔泰山南麓,西与哈萨克斯坦,北与俄罗斯,东与蒙古国接壤,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所在地,也是兵团屯垦最北之地。而孙国利服务的便是活跃在北疆边境线上的一支文艺团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秦剧团。

文艺与文化执法,看似不搭界的两个领域,其实早就在孙国利身上有了交汇。援疆之前,由于热衷文艺,孙国利经常从事文艺创作,其作品还曾在黑龙江省内和全国的比赛中获奖。因此,一来到新疆,孙国利就以他擅长的小品为抓手开展工作。然而,让孙国利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表演技巧和经验匮乏,当地不但少有原创语言类节目,一些演员甚至在小品演出中伴着配音对口型表演,这让孙国利痛下决心,在过去的两年间创作了小品《执勤》《我是站长》《算账》和情景剧《天边的沙棘花》等20多部作品,通过排练不断提高演员表演水平。

创作和辅导只是一个起点。在孙国利来到北屯的那一年,乌兰牧骑的故事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触动了孙国利的心。“新疆也有太多的感人故事。尤其是北屯,这里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管辖着北疆边境线,是守边固土最重要的地方。这里民风淳朴,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孙国利说,“兵团文艺工作者也要发扬乌兰牧骑精神,把根扎到老百姓心中。”于是,在孙国利的倡导下,第十师“红石榴”文艺轻骑兵(以下简称“红石榴”)在年底应运而生。这支12人的文艺小分队主要由秦剧团的演职人员构成,他们给自己定下的主要任务,便是为戍边人员和广大牧区群众送去文艺演出。从此,“红石榴”开始了在北疆边境线上的跋涉。

“‘红石榴’是啥意思?”“红石榴”成立之初,经常有老百姓指着队旗问。“‘红石榴’就是说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而我们兵团人就是要为边疆人民歌唱,为人民抒怀。”每当此时,孙国利都如此回答。更让他难忘的是,听了他的解释,一位老大爷向另一位老大爷介绍“红石榴”时,说“这是咱们自己的宣传队!”回忆起那一幕,孙国利至今难掩泪水。

更多感人故事在不断发生。在很多偏远牧区,队员们没有舞台,就索性走到老百姓身边起舞放歌。在位于祖国西大门的团北沙湾哨所,“红石榴”为戍守在此的付永强夫妻二人演出了时长约一小时的整台节目。在吉木乃县托盘村的一次慰问演出中,一位70多岁的哈萨克族老大娘受到剧情感染,流着泪走上舞台深深亲吻演员的脸颊。清河县的一场演出结束后,观众迟迟不愿离开。一位60多岁的大娘走上前拉着演员的手说:“秦腔我没看够,还想再看,能不能再演一个?”在加演的秦腔专场演出进行到一半时,她已经失声痛哭:“我做梦都没想到,文艺演出队能这么看重我,把我的请求当大事,感谢党、感谢‘红石榴’,我知足了!”“其实我们只是做了我们的工作,而他们常年驻守在边境,是他们感动了我们。”两年来,“红石榴”经历的一幕幕,孙国利至今刻骨铭心。

截至目前,“红石榴”共在当地开展基层慰问演出场,足迹遍布阿勒泰六县一市和北屯市8个农牧团场,行程约10万公里,为30万人送去文化的滋养。

而对于孙国利,“红石榴”几乎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如今,孙国利已经离开家快三年了。如今,他的妻子一人留在鹤岗,儿子、女儿分别在辽宁和山东工作,他因为工作繁忙,只能每年春节和家人团聚。尽管思念家人,孙国利还是不愿离开新疆,因为在这里,他已经有了新的牵挂:“祖国最东北和最西北之间好似有一条红线,这就是我一生都难以割舍的“红石榴,为了这个团队我无怨无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