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疆结出金疙瘩

近年来,新疆阿勒泰地区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在指导群众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方面的作用和优势,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推动边疆地区结出致富“金疙瘩”。

开设“微课堂”手把手传技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机肥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的品质,还能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近日,该地区哈巴河县齐巴尔镇齐巴尔村的田间“微讲堂”开课了,“土专家”何燕正在为村民们讲解科学施肥的重要性。

前几年,村民李伦风家里种了9亩白菜,由于不懂科学施肥、预防蔬菜生病等专业知识,收入一直不高。自从知道村里开办了“微讲堂”,他每次都积极参与,努力学习蔬菜管理、测土施肥、育苗移栽等技术。如今李伦风家的蔬菜长势越来越好,还建起了蔬菜小拱棚。“原来只会种一茬白菜,在乡里的‘土专家’帮助下,我掌握了许多种植技巧,现在地里一半种白菜,一半种香菜、油麦菜、菠菜,丰收的时候一茬接一茬,去年收入了10多万元。”李伦风高兴地说。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通过集中教学、现场指导等方式,组织优秀乡土人才开展经济作物、林果栽培、畜牧养殖、手工刺绣等培训余场次,培训农牧民群众达3万余人次,示范推广农技新技术30余个,推广种养殖新品种20余个,不断提升农牧民群众实用技能。同时,该地区依托福海县旺源集团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阿勒泰市金顶刺绣工艺人才培养基地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累计举办乡土人才培训班期,使得乡土人才技术能力有效提升。

专家进园区发展有路子

一大早,吉木乃县万驼园养殖基地“土专家”木哈买提·夏提就开始查看园区骆驼的健康状况,讲解饲料的喂养方法。吉木乃县经济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该县因地制宜,采取“人才骆驼产业”扶贫模式,打造“万驼园”产业园区,带动贫困群众一起增收。

木哈买提·夏提是福海县的骆驼养殖专家,自去年6月吉木乃县万驼园建设以来,他就作为“土专家”被聘请到园区工作。“在吉木乃万驼园工作好几个月了,我主要负责骆驼养殖、病理技术指导,看着产业园区的骆驼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木哈买提·夏提说。

去年以来,阿勒泰地区加大贫困县扶持力度,投资建立30万亩骆驼养殖产业基地,建立“乡土人才产业发展若干贫困户”的联动引领模式,从各类能人中择优选拔技术人才、“土专家”,通过技能培训、结对帮带等措施,带动建档立卡户脱贫增收。吉木乃县返聘的退休草原植物技术人才木尼拉·热马赞感慨地说:“作为草原站工作一辈子的技术人员,能帮助万驼园在恢复退化草场、种植骆驼喜食植物方面有所帮助,以此带动群众增收,感觉十分有意义。”

据了解,万驼园产业基地自建成以来,通过草场租赁、入股分红、产业带动等方式,带动户建档立卡户群众增收。目前,地区积极发挥人才带动产业发展优势,通过村、镇、县(市)三级推荐考核,先后选聘余名乡土人才成立脱贫服务队,通过人才引领带动、示范带动,引导贫困群众创办蔬菜大棚、牲畜育肥、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建立规模化产业示范基地30余个,切实有力助推贫困群众脱贫。

借助互联网卖货不用愁

“现在通过网络营销,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在网上销售本地的农特产品,到夏天旅游旺季时,哈密瓜更是供不应求,多亏了村里的电商人才,教我学会了网上卖货!”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托库木特村村民余海兰说。

去年,布尔津县托库木特木村坚持人才优先的原则,从返乡创业能人、优秀青年中培养了一支懂电商、爱农业、会经营的本土电商人才队伍,通过示范带动、政策宣传、技术指导等方式,吸引该村60多户村民参与电商销售,户均增收元以上,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该村已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电商“样板村”。

“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现在用智能手机开微店、淘宝自产自销,一边种地一边当老板,疫情防控期间,我借助网络平台,销售土鸡、风干牛羊肉等土特产品2万多元!”村民柴志鹏高兴地说。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充分发挥电商人才优势,实施“电商扶贫就业工程”,建立14个乡级电商服务站、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帮助农牧民开设淘宝商铺个,打造本土品牌11个,切实提升了电商精准扶贫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