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迈获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

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个人”奖章上,一株幼苗在身旁两人的扶助下茁壮成长着,而下方一双宽大的手掌有力地支撑着它们。

在刚刚过去的9月,为肯定全国各地在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过程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代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决定授予个集体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授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等名同志“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在卢迈看来,正是家庭和社会扮演着在幼苗左右支持和呵护他们的角色,而他所做的,就是带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成为下方的那双手掌,为孩子们带去幸福快乐的童年。

“留守儿童处于不利位置,他们的父母必须离家在外打工,把他们留给爷爷奶奶照顾。”但卢迈认为,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如果看护人了解怎样养育孩子,给孩子爱护、陪伴和指导,就可以很好地引领孩子们成长;如果孩子在三岁时能上幼儿园,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同龄人的陪伴,就能在这一阶段更健康地成长。”

“留守儿童需要的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让他们在育婴辅导员、幼教志愿者的陪伴下健康成长,这就是基金会在做的事。”

十数年来,基金会用行动追求着保障农村儿童发展的目标,用不曾停止的步伐践行着关爱儿童发展的事业。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左二)

这项事业的开始,源于16年前的一份研究报告。年,卢迈带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接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最终命名为《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追求公平的人类发展》。在报告调研过程中,他逐步意识到重视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并得出了结论:改变贫困,要从贫困地区的儿童入手。

此后,他带领团队开始了理论研究之外的另一条道路,引入对照实验的办法展开了反贫困与儿童发展的社会试验。

年,卢迈与基金会调研组来到中西部农村调研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状况,然而,走访的情况令他着实感到痛心。

在农业连年丰收、农民生活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在广西都安的三只羊小学,当地孩子每天吃的菜仅仅是一盘盐水黄豆。而这并非个例,在宁夏的一些学校,学生们每天也只是喝点开水、吃干馍馍。

基金会与营养学家陈春明院长团队对广西都安学生营养摄入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地学生营养摄入严重低于推荐指标。营养摄入的缺乏直接影响到儿童大脑和骨骼的发育,都安孩子消瘦和发育不良频发,7-13岁的儿童贫血发生率高达15%-33%。

数据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广西都安11岁学生营养调查,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卢迈和基金会做出决定:必须要通过实际参与,解决这些地方孩子们在校吃饭的问题。

年,基金会在广西都安和全国其他几个县市开展试点,进行了一系列营养干预的社会试验。一年后试验成效显著。卢迈等专家向国务院提交了“国家儿童营养改善战略”的政策建议。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

多年来,在中央财政拨款的支持下,四千多万孩子从中受益。年,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男、女生各年龄段平均身高比年分别提高1.54厘米和1.69厘米,身高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增长速度。

今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走入第十个年头。这个春天,卢迈回到了广西都安,如今明亮宽敞的食堂里,学生们的餐盘中都有热气腾腾的米饭和两菜一汤。看着吃得津津有味的孩子们,他的眼中满是欣慰。

计划仍在继续推进。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基础标准从最初实施时的每人每天3元正式提高至每人每天5元。相信未来正如卢迈所坚信的那样,“将来西南地区以及我们农村贫困地区,儿童身材矮小将会成为历史,我们国家劳动力的素质会进一步提升。”

农村儿童生活环境的变化不仅仅是在营养健康方面。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都表明,儿童早期发展非常重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JamesJ.Heckman)的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投入回报更高,越早投资,回报越高。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营养,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来自包括教育在内的科学、系统干预。

当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开始吃好饭的时候,卢迈不禁思考,这些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怎么办?年,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仅有50.9%,剩下近半的孩子怎么办?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怎么办?

“不是所有的乡村家庭都有钱去乡镇上学,不是所有的乡村家庭都能有人接送孩子,”卢迈深知这一点,坚定表示:“我们不能忘了最需要关怀的底层孩子。”

年,卢迈和基金会的同事开始探索如何把学前教育送到村里面去。

这一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山村幼儿园计划”在青海乐都、云南寻甸落地。最初,他们考虑的是走教的方式,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场合。在云南寻甸县,老师就站在树荫下给孩子们教学。卢迈注意到,当地家长们不仅积极地将孩子送来上课,还在一个多小时的授课时间里围在一旁跟着听课。这一点给他和同事带来极大的鼓舞。

后来,走教逐步变成固定的早教点,确立了“一村一园”的模式。

年起,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研究团队先后5次独立开展的评估均显示,乐都山村幼儿园儿童在语言、认知、记忆和社会性等方面大幅缩小了与城市在园儿童的差距,显著好于未入园儿童。

今年,青海乐都试点中第一批入学的孩子已经上了高二,这些参与项目试点的孩子上高中的比例是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的3倍。

截至年底,“一村一园”项目已覆盖11个省(自治区)的31个县,设立山村幼儿园三千余所(班),受益儿童达二十余万。贵州、甘肃、云南等省已将“一村一园”(或“一村一幼”)作为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

数字在不断增加,卢迈计算着这些增长,数着背后又有多少孩子能因此有机会向上跃升,接受更好的教育,未来得到更好的工作。

卢迈在新疆吉木乃县山村幼儿园调研

后来,卢迈又注意到,无论是在营养摄入还是学前教育的调研过程中,家长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似乎都是缺位的。

卢迈在给乡村孩子们发营养包时,发现原来当地村民在养了鸡以后,会把鸡蛋送到小卖部换取没有营养的零食给孩子吃,因为他们认为零食吃起来有滋味,孩子喜欢。

事实上,这些家长并非不关心孩子,只是缺乏知识,不知道什么食物有营养,不知道该如何教养孩子,只能像云南寻甸那些站在树荫下的家长一样,沉默寡言地看着孩子们成长。

不仅如此,事实上,绝大部分农村孩子在家里接受的学前教育几乎为零,他们中许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只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但老人们的文化程度更低,有些从未受过教育,更别提教给孩子读书认字。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是大脑发育和能力形成的敏感期,个体87%的脑重和80%的能力形成于生命的最初天。如果错失了儿童早期发展的敏感期,那么这群孩子极有可能在未来发育迟缓,陷入贫困的代际传递。

卢迈做出判断:不光学前教育非常重要,0到3岁的儿童早期养育更需支持。

这时,早期养育在中国农村地区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于是,基金会研究团队借鉴国际上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推出“慧育中国:山村入户早教计划”。

年,“慧育中国”项目在甘肃省华池县试点,通过招募和培训当地家访员,对0-3岁儿童以“家访”的形式进行营养和早期养育的干预,通过游戏、阅读、亲子互动、音乐等活动,指导家长采用科学的教养模式、为婴幼儿营造适宜的环境,进而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教授随机对照试验评估发现,“慧育中国”项目儿童的语言和认知技能的增长与牙买加ReachUpandLearn的增长是一致的,后者已被证明能对儿童产生可观的终身收益。

截至年1月,“慧育中国”项目已在全国10个省份、11个县展开试点,当前项目内儿童人,累计干预儿童人,累计受益人数(儿童和看护人)人,聘有地方执行人员人。

“孩子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环境,但却要承担成长环境对其人生的影响。基金会想做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健康服务和福利保障,给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人生起点。”卢迈说。

这也是他最大的愿望。

在获得“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人中,还有众多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爱心人士,他们和卢迈一样,始终奋斗在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战线上,为孩子们幸福、健康的成长筑起城墙。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是当前儿童工作中薄弱的一环,也是保障儿童权利、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实现这些孩子的幸福成长,使命艰巨,任重道远,正如卢迈谈到儿童发展时总说的一句话:“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写-昕奕

编辑-诣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126.html